從中國歷代「四夷樂」觀念看中、日、韓三國古今音樂文化交錯

中國文化講座

 

講座日期及時間: 2017年10月14日(星期六) ,下午六時三十分至八時
講題: 從中國歷代「四夷樂」觀念看中、日、韓三國古今音樂文化交錯
講者: 余少華教授 (《中國戲曲誌》香港卷 主編)
地點: 香港中央書館演講廳

內容簡介

余少華教授

中、日、韓三國音樂文化既有淵源,亦各有特點。日、韓在古代對毗鄰「大國」的「雅樂」政治象徵或有所嚮往甚至迷戀。但自十九世紀,在現代化、西化、商業化及全球一體化的滔天巨浪下,中、日、韓猶如汪洋大海中三條大小及裝備不一的船,同樣要面對西方文化席捲本國傳統的現實挑戰。日、韓在分辨何者為自身傳統,何者為外來新音樂語言,往往比中國觀念清晰。本講座將從中國歷代「四夷樂」觀念的變遷,剖析中、日、韓三國音樂文化的古今交錯。

講者簡歷

余少華教授

中學時代加入呂培原先生領導的香港中國國樂團,參與錄音及演奏工作,1978年任香港中樂團全職二胡演奏員,再轉職香港電台及香港管絃樂團,從事音樂推廣。1985年赴哈佛大學,受業於卞趙如蘭教授門下研究清代宮廷音樂,1996年獲音樂學博士學位。一向研究滿蒙音樂、中國音樂史中國器樂、樂器、戲曲、香港音樂、音樂與政治等。近年涉足國、粵、潮、廈語等方言電影,研究其中之「中國音樂」運用,研究並參與廣東南音拍和。2013年
起參與香港嶺南大學《中國戲曲志》與《中國戲曲集成》〈香港卷〉編纂計劃,任主編。現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教授,曾出版《樂在顛錯中:香港雅俗音樂文化》、《樂猶如此》等書。

講座簡要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