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》雜說

中國文化講座

內容簡介

何文滙教授

《周易》原稱《易》,是一部用於卜筮的卦爻集,後來演變成為闡釋卦爻象數和義理的修身寶典,易學更成為一門艱深的學問。《周易》行文簡約,往往令人費解。古人從「象數」和「義理」兩個不同角度對《周易》進行註釋,結論未必相同。1973年帛書《周易》於湖南長沙出土,在文字和訓詁上解決了通行本《周易》的一些疑難。帛書《周易》因為有很多異文,反而可作參考校勘之用。這些新發現的材料自然會引致新的解釋。另外,利用近世上古音韻研究的成果,也能解決周易內文一些關於斷句的問題。

講者簡歷

何文滙教授

香港大學文學士及哲學碩士,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,太平紳士。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任教,並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及香港中文大學─東華三院社區書院校長。何教授致力推動香港古典詩詞的創作及欣賞,擔任歷屆由公共圖書館舉辦「全港詩詞創作比賽」及新市鎮文化教育協會舉辦「全港學界律詩創作比賽」的評判。著作包括《周易知行》、《文匯文選》、《雜體詩釋例》、《詩詞曲格律淺說》、《詩詞四論》、《粵音正讀字彙》、《粵音平仄入門》、《粵語正音示例》、《粵讀》、《廣粵讀》、《王子復仇記》、《人鬼神》等。

講座簡要

講座錄音/錄影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