區大典

區大典(1877-1937),為書樓成立之初講學太史之一。字慎輝,號徽五,別號遺史氏,廣東南海人。光緒丁酉科舉孝廉,光緒二十九年(1903)癸卯科會試,賜進士出身,授翰林院編修。[1]區氏為學博大精微,熟識經、史、兵學、地理等,堪稱通儒,尤好韓愈、歐陽修之古文,及周敦頤、二程(程顥、程頤)理學。[2]

辛亥革命後,區氏移居香港,在書樓成立初期,旋受聘為講師,在1927年至1935年間,常臨學海書樓「講經學,談易經,揚儒學」,[3]令「青年學子,獲益良多」。[4]1927年,區氏應聘為香港大學中文學系專任講師,嘗講授「經學大要、經學通論」等課程。[5]後香港大學中文學會成立,更任中文學會首屆會長。居港期間,區氏歷任香港大學堂經學總教習、香港皇仁書院男女師範校長、尊經學校校長等,又創辦《平民報》向社會推廣國學。[6]區氏學藝兼修,其楷書秀勁峭拔,行書清秀靈動。[7]

代表著述有〈易經要義〉、〈周易揲蓍求卦法及經傳所載筮易占驗解說〉、〈博文雜志前序〉、〈平山先生像贊〉、〈題黃節母秋燈課子圖〉等散篇外,經學著述有《書經講義》、《詩經講義》、《儀禮禮記合編講義》、《周官經講義》、《春秋三傳講義》、《孝經通義》、《大學講義》、《中庸講義》、《論語講義》、《孟子通義》、《論語通義》與子學著述《老子講義》等,為區氏任教香港大學時期講學多年的成果,這些著作皆可見於《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經學講義》。此外,區氏為香港實業學堂編寫歷史教科書〈史略〉一冊,[8]足見區氏以經學聞名,而學問實不止於經學。區氏晚年專注研究易學,以畢生所學撰著《易經講義》一書。[9]。岑光樾於區氏逝世後親撰〈輯區徽五前輩〉聯語,稱:「下筆輒千言,遺史每多憂世論;知交齊一慟,尊經誰續等身書」[10],概括了區氏的特點與貢獻。

[1] 廣東省政協,文史資料委員會編:〈學海書樓人物錄〉,《香海傳薪錄—香港學海書樓紀實》,頁303。

[2] 廣東省政協,文史資料委員會編:〈學海書樓人物錄〉,《香海傳薪錄—香港學海書樓紀實》,頁303。

[3] 見許振興:〈日本侵佔香港前學海書樓的講學活動〉(未刊稿),2017年12月9日「單周堯教授七秩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」會議論文,頁6-7。

[4] 鄧又同編:〈區大典太史事略〉,《學海書樓主講翰林文鈔》,頁33。

[5] 有關區大典與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的關係,見單周堯:〈序〉,《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歷史圖錄》(香港:香港大學中文學院,2007),未標頁碼。

[6] 摘錄自廣東省政協,文史資料委員會編:〈學海書樓人物錄〉,《香海傳薪錄—香港學海書樓紀實》,頁303。

[7] 廣東省政協,文史資料委員會編:〈學海書樓人物錄〉,《香海傳薪錄—香港學海書樓紀實》,頁303。

[8] 區大典輯:〈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經學講義〉一書(香港:奇雅中西印務,1930)。

[9] 鄧又同編:〈區大典太史事略〉,《學海書樓主講翰林文鈔》,頁33,

[10] 岑光樾撰,岑公焴編:《鶴禪集》(香港:自印本,1984),頁116。轉引自許振興:〈清遺民經學家寓居香港時期的史學視野-區大典《史略〉考索〉,收入《中國學術年刊》第34期(2012年3月),頁35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